一. 判断题
1.齿面塑性流动在主动轮节线附近形成凹槽。( )
2.开式齿轮传动通常不会发生点蚀现象。( )
3.齿宽系数Φd是齿宽b与齿轮直径d2比值。( )
4.直齿圆锥齿轮传动以大端参数为标准值,因此在强度计算时以大端为准。( )
5.多头蜗杆主要用于传动比大,要求效率高的场合。( )
6.蜗杆直径系数q=d1/m,因和均为标准值,故q一定为整数。( )
7.齿形系数YFa随着模数m的增大而增大。( )
8.单头蜗杆头数少、效率低、发热多。( )
9.齿面塑性流动在从动轮节线附近形成凸脊。( )
10.在齿轮传动中,当功率P、转速n一定时,分度圆直径d越大,圆周力Ft越小( )
11.蜗杆传动设计时,通常只计算蜗杆的强度,而不考虑蜗轮的强度。( )
12.对每一标准模数,蜗杆的分度圆直径 d1的数目是唯一的。( )
二.填空题
1.实现两交叉(或相交)轴间的传动可以采用( )等传动。
2.( )称为蜗杆的直径系数。
3.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有( )齿面损伤。齿面损伤又有( )、和( )等。
4.齿轮齿面塑性流动在主动轮节线附近形成( );在从动轮上节线形成( ) 。
5.在蜗杆传动中要进行温度计算是考虑到( )。
三. 单项选择题
1.在一个传递动力的蜗杆传动中,如果模数m已经确定,在选配蜗杆直径系数q时选取了较大的数值是由于( )。
(a)为了提高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 ; (b)提高蜗杆的强度和刚度;
(c)考虑到蜗杆的转速高; (d)考虑到蜗轮转速低;
2.为了提高齿轮传动的抗点蚀的能力,可考虑采用( )方法。
(a)降低齿面硬度 (b)加大传动中心距
(c)减少齿轮齿数,增大模数 (d)提高齿面硬度
3.齿轮传动中,为改善偏载现象,以使载荷沿齿向分布均匀,可以要取( )。
(a)变齿轮的材料 (b)增大齿轮宽度
(c)增大模数 (d)齿侧修形
4.下列圆锥齿轮传动的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中,其中( )是不正确的。
5.下列求蜗杆分度圆上螺旋升角(导程角)的公式中,( )式是正确的。
四. 综合题
1.图示为一传动装置,蜗杆为主动,通过蜗轮再带动一对直齿园锥齿轮传动, 被动锥齿轮转向如图所示。试求:
(1)为使Ⅱ轴上所受轴向力较小,在图上标出蜗杆、蜗轮的旋向;
n4试在图中绘出:(1)各轮转向; )使Ⅱ、Ⅲ轴轴承所受轴向力较小时的斜齿轮轮齿的旋向; )各啮合点处所受诸分力Ft,Fr,Fa的方向。 | ||||||
(2)在图上标出蜗杆、蜗轮及锥齿轮3的转向;
(3)在图上画出蜗杆传动及锥齿轮传动啮合点处的各作用力方向(用三个分力表示)。
2.如图所示为两级蜗杆传动组成的减速传动装置,已知蜗杆1为主动件,且为右旋,转向如图示,试确定:(1)为使Ⅱ轴上所受轴向力较小,蜗杆3和蜗轮4的旋向,并在图中画出;
(2)在图上画出各轴的回转方向;
(3)在图上标出各蜗杆、蜗轮在啮合点处的各作用力的方向(用三个分力表示)。
3.如图所示的一手动铰车,采用齿轮—蜗杆传动组成。如蜗杆为左旋,在提升重物Q时,试求:(1)在图中标出手柄的转向;(2)斜齿轮1和2的轮齿螺旋线方向,画在图上(要求蜗杆轴的轴承受轴向力较 小);(3)在图上标出各啮合点处的各齿轮、蜗杆和蜗轮的作用力方向(用三个分力Ft ,Fr 及F a表示)。
A向视图
4.图示为一蜗杆----圆柱斜齿轮----直齿圆锥齿轮三级传动,已知蜗杆为主动,且按图示方向转动,
(2
(3
5.图示传动系统由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蜗杆传动组成,蜗轮转向如图所示。试确定:
(1)斜齿轮1和2的转向,并画在图A上;
(2)斜齿轮1和2的轮齿螺旋线方向,画在图A上(要求蜗杆轴的轴承受轴向力较小);
(3)在图B上标出各啮合点处的各齿轮,蜗杆和蜗轮的作用力方向(用三个分力Ft, Fr, Fa表示)。
6.图示为一提升机构传动简图,已知:Ⅰ轴的转向(图中n1),重物Q运行方向(图中v)。试确定:(1)蜗杆、蜗轮的旋向及转向(在图中标出);
(2)锥齿轮1与2,蜗杆3与蜗轮4在啮合点所受Ft,Fr, Fa诸分力的方向(在图中标出)。
7.图示斜齿轮----蜗杆传动系统,已知主动斜齿轮1的转向和蜗杆3的螺旋线方向为左旋。求:(1)在图(a)上标出蜗轮4的回转方向n4;
(2)按Ⅱ轴承受轴向载荷最小原则确定斜齿轮1、2各自的螺旋线方向;
(3)用三分力法,在图(b)上画出斜齿轮2和蜗杆3上的作用力。